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6月27日至7月2日,经济管理学院“育心工坊”实践团5名成员在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围绕“教育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题开展了实地调研。
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聚焦教师支持、人工智能应用及同伴互动等方面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实际影响,旨在探索通过教育支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调研团队对收集的百余份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强家国情怀和集体主义倾向的学生更主动通过技术平台寻求教育支持,心理提升效果更显著。这表明传统价值观与技术赋能教育存在深层契合,高校应重视文化心理因素在教育支持中的关键作用。
基于研究发现,高校可构建“技术+文化”双驱动的教育支持体系,完善智能化教育平台,加强传统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引导。该研究成果为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实证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团队成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教育技术与心理健康的交叉研究,为推动青年心理健康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韦盈莹 甘梓琪 图/韦丽艳 陈思怡 审/谢婷婷 张春雨 陈浏寰 邓思婷)
实践团成员进行问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