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新一轮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桂教科研〔2022〕10号)获批立项建设,在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和金融工程实验室等的基础上进行组建,下设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决策等3个研究方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数字赋能机理与路径、赋能障碍及其机制设计、赋能绩效及其提升对策等科学问题。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成员相对固定、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8人。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团结协作、精锐进取的管理体系,科研产出丰硕:2017年以来,科研立项方面,团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纵向课题立项60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项,项目总经费达937.0万元;科研产出与获奖方面,先后在SSCI、SCI、EI、CSSCI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60余篇,研究成果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项16项;智库建设方面,政策建议先后被国家级领导人、省部级单位采纳17篇。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设有实验室主任1人、实验室副主任2人、实验室科研秘书1人、实验室管理员1人。实验室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11名区内外专家构成,主任委员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钟昌标老师担任,其他委员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或科研院所。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现有科研用房22间,共计1234㎡。其中,科研办公与交流用房3间、科研实验与人才培养用房4间、研究生导师办公室9间、学生研修室5间、服务器机房管理室1间。除研究生导师办公室和2间学生研修室分布在行北楼3楼、4楼外,其余科研用房均分布在文二楼5楼。
一、组织架构
(一)管理人员
主 任:伍先福 副主任:王卫则、李强谊
管理员:何舒颖 学术秘书:白雪冰
(二)实验室主任简介
伍先福,男(1980-),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MF)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为知名经济学家、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老师),“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首批人选,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纵向课题6项,主持地厅级纵向课题9项,主持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委托课题1项,主持或负责完成政府横向委托课题20余项;在《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财经科学》《当代财经》《商业研究》《经济经纬》《财经论丛》等知名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15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5篇;独作或主编出版著作2部,参编著作5部;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独著)、“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第三)、《广西日报》“桂声智库”成果采纳1项(独著)、“桂林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第一)。
实验室主任 伍先福教授
(三)学术委员会
学委会职务 | 姓名 | 职称 | 专业 | 工作单位 |
主 任 | 钟昌标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宁波大学 |
副主任 | 杨虎涛 | 教授 | 政治经济学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伍先福 | 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
委 员 | 黄阳华 | 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戴魁早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湖南科技大学 | |
王忠 | 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广东工业大学 | |
朱帮助 | 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广西大学 | |
连玉君 | 副教授 | 数量经济学 | 中山大学 | |
张震 | 副教授 | 数量经济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
蒋团标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
王卫则 | 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广西师范大学 | |
秘 书 | 罗明 | 副教授 | 数量经济学 | 广西师范大学 |
(四)团队成员
研究方向1: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方向(16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伍先福 | 男 | 1980.07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2 | 梁君 | 男 | 1972.12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3 | 陆奇岸 | 男 | 1966.09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企业管理 |
4 | 阳芳 | 女 | 1972.02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企业管理 |
5 | 周劲波 | 男 | 1970.08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产业组织学 |
6 | 宋凌云 | 女 | 1972.04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7 | 秀英 | 女 | 1977.10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8 | 杜俊义 | 男 | 1980.09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产业组织学 |
9 | 丁振阔 | 男 | 1987.07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企业管理 |
10 | 霍晓萍 | 女 | 1981.05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企业管理 |
11 | 王玮 | 男 | 1983.03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企业管理 |
12 | 吴方 | 男 | 1985.09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13 | 马国群 | 男 | 1992.07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农业经济学 |
14 | 曾春影 | 女 | 1989.02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产业经济学 |
15 | 张柳钦 | 男 | 1994.12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产业经济学 |
16 | 白雪冰 | 男 | 1993.01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农业经济学 |
研究方向2: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方向(16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蒋团标 | 男 | 1964.03 | 硕士研究生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2 | 刘俊杰 | 男 | 1965.01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3 | 刘澈元 | 男 | 1969.12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4 | 梁爱云 | 女 | 1969.06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政治经济学 |
5 | 苏毓敏 | 女 | 1972.09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财政学 |
6 | 李强谊 | 男 | 1986.09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7 | 罗宇溪 | 男 | 1985.05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8 | 高安荣 | 男 | 1978.01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9 | 罗艳 | 女 | 1987.07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财政学 |
10 | 喻微锋 | 男 | 1982.01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11 | 袁伟彦 | 男 | 1975.06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12 | 肖琬君 | 女 | 1989.04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国际经济学 |
13 | 王凯 | 男 | 1985.11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14 | 刘津 | 男 | 1992.07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区域经济学 |
15 | 李晓黎 | 男 | 1988.08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区域金融 |
16 | 胡池群 | 女 | 1986.08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研究方向3: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决策研究方向(16人)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历 | 职称 | 研究方向 |
1 | 王卫则 | 男 | 1976.09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2 | 彭润华 | 男 | 1974.09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3 | 贤成毅 | 男 | 1974.08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金融学 |
4 | 杨立 | 女 | 1979.11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数学 |
5 | 赵瑞娟 | 女 | 1980.12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金融学 |
6 | 罗明 | 男 | 1989.08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7 | 孟德峰 | 男 | 1976.07 | 博士研究生 | 副教授 | 计量经济学 |
8 | 单俊辉 | 男 | 1983.10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金融工程 |
9 | 杨路英 | 女 | 1980.03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计量经济学 |
10 | 张学龙 | 男 | 1978.12 | 博士研究生 | 教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1 | 梁宗经 | 男 | 1967.09 | 博士研究生 | 高级工程师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
12 | 刘丽萍 | 女 | 1992.06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3 | 张春雨 | 男 | 1991.04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4 | 闫海春 | 男 | 1978.09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计量经济学 |
15 | 张峻珲 | 男 | 1985.08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6 | 黄赶祥 | 男 | 1991.03 | 博士研究生 | 讲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二、研究方向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下设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决策等3个研究方向,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数字赋能机理与路径、赋能障碍及其机制设计、赋能绩效及其提升对策等科学问题。
(一)“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方向
聚焦“广西产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这一核心关切,瞄准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赋能机制及其效应,坚持“学科交叉研究、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三位一体,致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广西乃至全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智库支撑平台,促进广西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研究领域包括:
①赋能机理及其模型检验:通过数理模型推导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适机开展准自然实验和经济仿真检验研究;
②数字赋能的异质性分析:基于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业等的实地实验分析、计量实证检验与经济仿真检验研究;
③产业数字化政策的效应评估:基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实施所收集的参照组与实验组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
(二)“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方向
聚焦“广西城乡数字鸿沟任重道远”这一核心关切,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和路径,研究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影响路径、空间形态、发展成效等议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多种路径,同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打造服务广西城乡融合发展的高水平数字化分析平台。
研究领域包括:
①赋能机理及其模型检验:通过数理模型推导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适机开展实地实验和准自然实验检验研究;
②数字赋能的异质性分析:基于数字城市、数字乡村、数字城乡融合等的实地实验分析、计量实证检验与经济仿真检验研究;
③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政策的效应评估:基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政策实施所收集的参照组与实验组数据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
(三)“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决策”研究方向
长期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聚焦实地实验、准自然实验、经济仿真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与政府、企业或相关部门的大数据平台进行紧密对接,搭建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大数据分析范式,着力为“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经济模型构建与数据模拟、经济发展智能决策等的技术支撑。
研究领域包括:
①实地实验法的拓展应用研究:将实验经济学的实地实验法拓展应用至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字城乡融合发展领域;
②大数据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海量数据情境,构建适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将其加以应用;
③经济仿真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探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的经济仿真建模及其运行实践。
三、下设机构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下设数字经济政策模拟仿真中心和经济大数据分析中心。
数字经济政策模拟仿真中心基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动力学、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技术,通过建模方法构建大型复杂数字经济动态模型(如CGE)系统,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对已实施的数字经济政策、拟实施的数字经济政策、建议制定的数字经济政策等进行模拟仿真,为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的政策出台、实施与评估等提供学理支撑。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数字产业化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2. 农业数字化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3. 制造业数字化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4. 服务业数字化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5. 智慧城市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6. 数字乡村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7. 城乡数字融合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8. 城乡数字鸿沟政策的模拟与仿真分析。
经济大数据分析中心基于数据科学、系统科学、动力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利用机器学习、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对第三方大数据集成平台所提供的或实验室主动抓取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乡融合发展等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并构建准自然实验模型对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科学识别,总结数字经济发展规律,为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数字产业化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2. 农业数字化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3. 制造业数字化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4. 服务业数字化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5. 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6. 数字乡村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7. 城乡数字融合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8. 城乡数字鸿沟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检验。
广西高校数字赋能经济发展重点实验室拥有RESSET财经文本分析系统、国际贸易政策模拟分析系统、政策模拟与智能分析系统、GTAP系统、工商数据库等多个分析软件,分析系统网址如下:
1. RESSET财经文本智能分析平台地址:https://rtas.resset.com
2. 企业大数据平台访问地址:http://106.2.224.110:55035/RessetEntData/
3. 政策模拟与智能分析系统:http://www.taidayuce.com/#/home
4. GTAP系统:http://www.gtap.agecon.purdue.edu/databases/download.asp
四、平台成果
(一)团队建设
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成员相对固定、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团队,与广西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西南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泛北部湾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台湾事务办公室重点智库“桂台合作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协同建设,已聚力打造了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大数据分析与经济决策等科研攻关团队,平台与团队支撑人才培养的机制日益完善。目前,重点实验室拥有桂林市漓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2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2人、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4人、广西高校优秀教师出国留学项目人选4人。
(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产出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指导博士研究生在读10人,年均毕业博士研究生2-3人;指导硕士研究生在读100余人,年均毕业硕士研究生约30人。人才培养路径上:第一,以科研团队协作培养研究生。鼓励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的研究生导师在3个研究单元的基础上组建细分科研团队,激励科研团队相互协作,定期或不定期制定科研团队攻关目标,协同指导团队内研究生完成各级各类科研专项任务。第二,以科研项目资助培养研究生。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及国家经济发展大政方针,结合实验室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方向,定期或不定期对研究生进行科研项目资助,培养其独立撰写课题申报书、主持课题、撰写论文等方面的科研素养。第三,以学术沙龙举办培养研究生。实验室定期举办面向研究生的主题学术沙龙,适时邀请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参加,让学生及时深入接触所在领域的前沿学术思想,并在思想碰撞中寻找学术灵感,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术品位。第四,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研究生。积极承接各级各类有关数字赋能经济发展的政府委托项目或企业咨询项目,并让研究生深度参与其中,以此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各项科研素养,使其成为经世致用的科研人才。
(三)科研成果
表:近5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0篇) | ||||
序号 | 论著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 | 年份 |
1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发展测度及其耦合机制 | 伍先福 | 地理科学 | 2021 |
2 |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Population Health:Evidence From China | 蒋团标 |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SSCI一区) | 2021 |
3 | The effects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y for resource-based cities on local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 李强谊 | Resources Policy (SSCI一区) | 2021 |
4 | 收入分配伦理底线的原则与测度指标 | 阳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5 | 地缘政治风险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基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 | 钟学思 | 经济问题 | 2023 |
6 | 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与城市创业活力——来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证据 | 张柳钦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2023 |
7 | 工业互联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伍先福 | 软科学 | 2024 |
8 |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伍先福 | 商业研究 | 2024 |
9 | 政务服务一体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兼论政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 张柳钦 | 管理世界 | 2024 |
10 |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工业智能化浪潮:新熊彼特长波理论的审视 | 张海丰 | 社会科学战线 | 2024 |
(四)荣获奖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 完成人 | 获奖名称、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国有转制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制度构建的政策路径研究 | 梁君 | 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 2020.11 |
2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伍先福 | 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20.11 |
3 | 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 蒋团标 | 广西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0.11 |
4 | 基于扩展模糊集的群决策方法及其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 王卫则 | 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 2021.07 |
5 | 中小企业动态国际创业模式绩效机制研究 | 周劲波 | 桂林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21.10 |
6 | 产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46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 伍先福 | 桂林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1.10 |
7 | “新基建”提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效率吗 | 伍先福 | 桂林市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1.10 |
8 |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城镇化多元格局实现路径研究 | 蒋团标 | 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2022.12 |
9 | 广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机制与管理策略 | 张学龙 | 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 2022.12 |
(五)科研项目
项目来源 | 课题名称(编号)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国家自然科学地区基金 | 工业互联网新动能积聚对传统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传导机制:产业网络集聚视角(71963003) | 伍先福 | 2020.01-2023.12 | 28.00 |
基于二型模糊集的多准则群决策理论、方法及其智能评价应用研究(71561006) | 王卫则 | 2016.01-2019.12 | 30.00 | |
适应能力、国际化速度与国际绩效——基于国际成长阶段的国际新创企业研究(72062006) | 丁振阔 | 2021.01-2024.12 | 28.00 | |
多维协同视角下环境治理多主体博弈行为演化及激励机制仿真研究(72061003) | 罗明 | 2021.01-2024.12 | 28.00 | |
异质股东资源协同与国企混改效率增进:模型测度、作用机理及治理路径研究(72362003) | 霍晓萍 | 2023.06-2026.12 | 28.00 | |
工业互联网驱动制造业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与倍增的传导机制研究(72463005) | 伍先福 | 2024.07-2027.12 | 27.00 | |
产业共生集聚驱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内在机理、实证检验和政策响应(72463003) | 李强谊 | 2024.07-2027.12 | 27.00 | |
母国制度环境对国际新创企业国际化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72462009) | 丁振阔 | 2024.07-2027.12 | 27.00 | |
自贸区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效应评估、作用机理与政策优化(72462009) | 张柳钦 | 2024.07-2027.12 | 27.00 | |
生猪规模养殖户智能技术采纳决策机制与激励政策研究(72462009) | 白雪冰 | 2024.07-2027.12 | 27.00 | |
共享出行服务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影响研究:效应、机理及对策(72464003) | 黄赶祥 | 2024.07-2027.12 | 27.00 |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 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生产率分布的影响:作用机理、实证分析与政策优化(72003144) | 李强谊 | 2021.01-2024.12 | 24.00 |
考虑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情景树生成方法研究(11901125) | 杨立 | 2020.01-2023.12 | 19.00 | |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 “胡焕庸线”两侧城乡融合发展差异比较及精准施策研究(21AJY013) | 蒋团标 | 2021.10-2026.10 | 35.00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财富积累的伦理规范研究(24AKS016) | 阳芳 | 2024.09-2027.12 | 35.00 | |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 中国家庭农场经营实现代际传承的促进机理与推进路径研究(23BJY174) | 吴方 | 2023.09-2026.12 | 20.00 |
产业政策驱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21BJL007) | 宋凌云 | 2021.10-2026.10 | 20.00 | |
中国参与数字税国际规则制定的策略与实现路径研究(21BGJ027) | 苏毓敏 | 2021.10-2026.10 | 20.00 | |
基于众创空间网络嵌入的动态用户创业模式及其绩效机制研究(20BGL055) | 周劲波 | 2020.09-2025.09 | 20.00 | |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实现路径与保障机制研究(18BDJ084) | 梁爱云 | 2018.06-2023.06 | 20.00 | |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 | 5G时代数字出版新业态新模式研究(20XXW002) | 梁君 | 2020.09-2025.09 | 20.00 |
国有转制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制度构建的政策路径(14BXW013) | 梁君 | 2014.06-2019.06 | 20.00 | |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五国蔗糖产业联盟构建路径与运行机制研究(17XGJ002) | 秀英 | 2017.06-2022.06 | 20.00 | |
西南民族地区绿色农业发展中多元主体协调与激励机制研究(23XGL010) | 马国群 | 2023.09-2026.12 | 20.00 | |
边疆民族地区“绿色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提升路径研究 | 罗艳 | 2024.09-2027.12 | 20.00 | |
金融高水平开放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共振效应及防范研究(24XGJ010) | 赵瑞娟 | 2024.09-2027.12 | 20.00 | |
基于动态监测的滇黔桂石漠化地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路径创新研究(24XRKOO5) | 胡池群 | 2024.09-2027.12 | 20.00 | |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算法管理赋能数字零工工作者体面劳动权益保障的实现路径研究(23CSH077) | 刘丽萍 | 2023.09-2026.12 | 20.00 |
国内市场整合推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由大国向强国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22CJL025) | 肖琬君 | 2022.09-2025.12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