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管要闻
经管要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经管要闻

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索演化经济学的新方向——第十二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作者/来源:张海丰、王琳、谢依婷、罗婷 发布时间:2020-11-25 浏览次数:908

        11月21日—11月22日,由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主办,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在广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年会采用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形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中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者与会,本届年会还得到《财经问题研究》、《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经济思想史学刊》、《社会科学辑刊》、《学习与实践》、《改革与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的支持,参会总人数达200余人。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莫坷教授,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教授先后致辞,广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君教授主持开幕式。莫坷教授首先对莅临年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对长期以来支持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随后,他向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发展现状,奋斗目标以及经济管理学院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广西师范大学在建校88年来已为国家培养40万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学校已发展成为广西教师教育的“领头羊”、人文强桂的“主力军”、科技兴桂的“生力军”、广西国际教育的“排头兵”;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突出,目前已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金融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他强调学校将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举全校之力打造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奋力开创学校教育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贾根良教授代表年会致辞。他首先对到场参会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为年会顺利举办付出辛勤工作的广西师范大学师生们。贾根良教授简要总结了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原创性发展,阐释了中国演化经济学人的三个主要使命:一是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研究为基础领域,传播并创新第三种经济学为己任;二是反对经济学数学形式主义,复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传统;三是以解决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做经世济民真学问。最后他指出,本届年会的召开一定能够加强演化经济学界与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推动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原创性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并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在本次会议上围绕年会主题开展深入对话与交流,共同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全球经济新格局下中国的发展道路。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虎涛教授、山东大学黄凯南教授、北京大学封凯栋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伍山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严鹏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娜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分别由云南大学张林教授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良文教授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贾根良教授以“中西部大开发与国内大循环”为题,指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中西部发展的不利影响是实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战略的重要前提。经济资源由西部向中部转移,只有抛弃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才能使中西部大开发落到实处。中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内大循环三大引擎之一,可以推动国内经济一体化在空间上向纵深发展。在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扩大高水平开放”就是要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开展“好的贸易”和“高质量贸易”,将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成核心技术的国际创新中心,使其成为引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龙头和强大增长极。

        中国社会科学院杨虎涛教授基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生机理,阐释制造业和服务业异同,认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演化主要由两业连接方式的革新驱动,而两业连接方式的演化进一步促进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最终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

        山东大学黄凯南教授以“论制度理性建构论与自发演进论的统一”为题,基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视角,阐释制度理性建构论与自发演进论两种分析范式。黄凯南教授指出,“当前制度建设必须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良性互动和辨证统一,充分利用经由社会历史演进形成的共同知识和分散在社会各主体中的局部知识,提升制度的治理效能。制度理性建构必须通过正式制度安排为基层探索赋能,保护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更好地利用分散在基层民众中的局部知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顶层设计无疑是必要和重要的,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也是得益于强化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

        北京大学封凯栋教授以“能力的层级结构与模块化分工:全球变局下创新概念的回顾与解构”为题,基于对创新概念的解构,从产业、国家、国际体系三个层面分析支撑“模板化”的能力层级体系、创新系统条件以及美国体系;提出“模块化”体系的关键要素——竞争与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以及跨越“模块化陷阱”的分析思路。

        上海财经大学伍山林教授发表题为“推进西部大开发,助力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主题演讲,将西部地区分为“外西部”和“内西部”,认为西部地区对我国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提出诸如“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多措并举发展西部特色高效农牧业、科技创新与布局调整相结合,加速发展西部先进(军工)制造业、合理加密陆港节点,形成高效网络系统,连接国内大通道和亚欧大陆桥,畅通国内国际物流双循环”等推进西部大开发助力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严鹏教授以“工业文化视角下的‘双循环’:培育制造业生态体系”为题,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落脚点,基于政策如何落实的问题,从中国工业文化的政策、概念与观念出发,结合演化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与理论资源,分析观念(文化)的演化与产业的演化,并指出制造业生态体系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产业基础与战略基础,其多样化的培育必须要善于利用国内市场优势以及发挥“干中学”效应。

        中国农业大学王娜教授发表题为“现代货币理论为什么会遭到主流的围攻——兼论现代货币理论对新自由主义‘别无选择’的颠覆”的主题演讲,在简要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以现代货币理论(MMT)为中心,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就业政策三个维度分析MMT对新自由主义的颠覆;并进一步分析MMT与新自由主义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等核心理念(市场原教旨理念)的内在冲突并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最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是对新自由主义更加深刻的颠覆。

        11月21日下午的三个分论坛共计研讨了三十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演化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思想史”、“现代货币理论与演化宏观经济学”等三个主题板块展开了精彩而热烈的学术交流。

        11月22日上午由江西师范大学李建德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刘刚教授、中南大学傅沂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黄阳华研究员、河南大学宋丙涛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王修志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王焕祥教授、云南大学张林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主题演讲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贤成毅教授和张海丰副教授主持。

        江西师范大学李建德教授发表题为“人类认知结构的演化”的主题演讲,他从人类认知的基本原则:“存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基于认知科学历史观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神学—哲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类认知结构的演化历程;并运用认知科学历史观对资本主义各历史阶段的社会科学进行了批判,指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应坚持认知科学历史观的基本原则,真正开创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曲阜师范大学刘刚教授发表题为“政治经济学的工业史与创新理论”的主题演讲,他强调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阐释马克思关于劳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熊彼特关于循环流转—创新的论断;在详细分析马克思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协作分工分析范式、劳动方式的基础上,描绘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并对新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他提出劳动方式变革分析研究范式:协作分工的社会生产力理论;最后指出政治经济学研究“需把握工业史的规律”、“生产力经济学对中国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贡献。”

        中南大学傅沂教授以“国内大循环战略下养老产业链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演化产业经济学的视角”为题,指出我国正处于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基于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消费增长的比较,他预测2023年和2040年将成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拐点,并根据我国养老产业链的现状以及养老产业链路径依赖的分析,指出我国养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并提出我国未来养老产业链将通过中游的“泛社区化养老”带动上、下游环节的升级。

        中国社会科学院黄阳华研究员发表题为“新发展格局的演化发展经济学解读”主题演讲,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他通过解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和理论基础、方向和重点领域,从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命题,指出了未来的可进一步深化的研究方向。

        河南大学宋丙涛教授以“公共经济、社会理性与利他偏好——制度及其知识的演化”为题,简要梳理了中外历史上人类知识和认知的变化历程,基于产权制度及其知识、社会制度及其知识如何产生的问题,从文化发展的利他性、延续性、利己产权、东西方古典文明的比较,分析人地与人际关系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人类社会及知识演化的历史逻辑;最后探讨了东方文明由内部结构差异导致的制度分岔,以及市场经济的不同起源所导致的公共经济社会转型的不同路径等问题。

       广西师范大学王修志教授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价值链分工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使命”的主题演讲,他从全球经济新格局出发剖析了我国开放发展所面临的价值链分工态势,以及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情况,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逻辑下探讨了长三角衔接新发展格局的逻辑与路径。他指出“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要致力于实现价值链分工角色的嬗变”。“要面向全球先进要素,以赋权、开放、集成、协同为一体化制度创新内核,培育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合力。”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焕祥教授以“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演化:创新、选择与传播”为题,系统梳理了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年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演化经济学紧密结合经济思想史与国家经济发展重大实践,其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对制度演化的研究;二是对技术演化的研究。目前,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组织日益成熟,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引介—应用—创造”三个阶段,未来研究也将进一步深化。

        云南大学张林教授发表题为“试论中国演化经济学的方向”的主题演讲,分析了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即从边缘逐步迈向舞台中央并指出了中国演化经济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扩大联盟、分工合作、以理服人、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演化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题演讲环节结束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杨虎涛教授主持年会闭幕式,广西师范大学梁君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梁君教授对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秘书处的悉心指导及全国各高校专家学者、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指出本届年会具有“规模大、规格高、规制好”三个特点,实现了“交流思想、奠定共识、坚定了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原创性发展的信心”的重要作用。最后,由第十三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承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虎涛教授进行闭幕致辞。至此第十二届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完成各项议程,顺利闭幕。

        在本届年会上不同流派、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学者以文会友,加强了演化经济学界与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与沟通,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新时代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仅有理性思考,也有思想碰撞,有效推动了演化经济学在中国的原创性发展和中国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

 与会代表合影